logo 壳公思 您的借壳顾问 kegongsi.com
  • 服务热线:0755-82954545
  • 服务电话:135-3783-6519
注册制下A股首发战略配售及借壳市场现状分析

2021年4月10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正式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就注册制、中概股回归等资本市场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肖钢表示,全面推行注册制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在此过程中的制度磨合、生态形成都需要时间,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丧失信心。


自去年12月份以来,IPO节凑放缓、监管趋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终止上市的企业数量大幅提高。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0日,创业板共有47家IPO企业终止,其中有45家IPO企业主动撤回,有2家企业未通过审核;科创板共有28家IPO企业终止。两个市场合计多达75家IPO企业终止上市路。相比于去年同期,终止IPO的企业大幅提高。


第二,监管层对IPO项目的问询也全面从严,过去IPO大多经历二轮问询,如今三轮问询的案例迅速增加。截至3月3日,71家“已过会但尚未提交注册”的创业板IPO项目中,有24家企业经历3轮问询,占比34%。尤其在春节后(2月18日-26日),15家创业板上会项目里超过一半企业此前被问询3次,另有4家企业被问询4次。


第三,IPO堰塞湖再现。截至3月14日,A股IPO在审企业合计470家,其中创业板253家、科创板105家、主板68家、中小板44家。截至同日,A股IPO过会但未获批文企业合计254家,其中创业板120家、科创板81家、主板44家、中小板9家。IPO总排队家数超过700家。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首先,IPO出现大规模撤回申请材料并不是监管层刻意控制发行节奏,而是企业自身质量以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不过关。终止IPO企业数量大幅提高的原因是证监会启动了对各板块拟IPO企业的现场检查。我们认为,证监会对首发企业开展现场检查的本意是为了提高IPO信息披露质量,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震慑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而并非表明对IPO的收紧。


注册制下A股首发战略配售的参与方以大型产业资本、保荐机构跟投子公司、发行人高管及核心员工设立的资管产品计划为主,其余金融机构参与程度相对有限,主动参与的机构更加偏好消费及科技行业的龙头公司。从收益来看,除券商跟投之外有其他机构参与的战配项目解禁日平均浮盈达到189%,仅有1家公司浮亏,其中半导体材料、电子、医药等行业涨幅相对较高。


而由于绝大多数受托资金无法直接参与战配, “科创”及“创业”主题封闭型公募基金是间接参与首发战略配售的可选方式。


当前参与首发战略配售的机构以一般法人、券商跟投及发行人高管及核心员工设立的资管计划为主。


政策约束下可直接参与注册制下首发战略配售的机构类型较为有限,分别为①有战略合作关系愿景的大型企业及下属企业,②有长期投资意愿的大型保险公司和国家级大型投资基金或其下属企业,③主要投资策略中包括战略配售的封闭型公募基金,④参与跟投的券商子公司,⑤高管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且政策特别规定除了封闭型公募产品之外,其他类型的受委托资金不得参与首发战略配售,这意味着理财资金、开放式公募产品及私募产品等暂时都无法参与。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科创板公司共有549次首发战略配售,合计576亿元,其中一般法人(上文①为主)参与126次,金额占比54%,券商跟投288次,金额占比23%,发行人资管计划(上文⑤)参与120次,金额占比22%,QFII、封闭型公募基金、保险及信托合计仅参与15次,金额占比9%。


创业板合计共参与58次战略配售,合计75亿元,其中一般法人参与24次,金额占比51%,资管计划参与24次,金额占比31%,券商跟投由于当前没有强制要求,暂时没有案例,而剩下金融机构参与10次,金额占比17%。


机构参与战略配售积极度较高的公司多为消费及科技行业的龙头。


当前有29家公司获得机构(金融机构和一般法人)参与首发战略配售,合计参与175次,其中电子、机械、计算机行业的公司获得参与次数最多,占比分别为40%/14% /12%。


而从具体的公司来看,优质的科技及消费龙头被机构所青睐,战配获得机构参与次数前5的公司为中芯国际/中国通号/金龙鱼/和辉光电/华利集团,分别为27/22/19/14/11次,合计战配次数占全部次数的53%,而从不同投资者偏好来看,QFII和保险偏好消费和电子方面的龙头公司,基金总体参与消费、医药相关龙头较多,一般法人则围绕和其有合作关系或合作愿景的中大型企业进行布局。


已经解禁的战略配售平均浮盈高达189%,仅有一家公司浮亏。


参考一般首发战略配售12个月解禁的标准(券商跟投是24个月),除去只有券商跟投参与配售的公司,当前科创板战配解禁的公司共有37家,截至解禁日的平均涨幅189%,仅有一家公司收益为负。行业维度来看,基础化工(半导体材料)、电子、医药、计算机等新兴经济行业的涨幅较高,分别为850%/242%/182%及147%。而最终涨幅与首发估值、首发价格、流通市值等因素的相关程度已经很低,更多由市场风格偏好和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所推动。


科创板及创业板主题的封闭型基金是间接参与战略配售的可选方式。


当前可参与科创板、创业板首发战略配售且披露一季度报告的基金共有42只,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6只规模较大的“战略配售基金”,至今合计共参与2次科创板战略配售,但2020年报显示被战略配售的科创板公司占两只基金总规模的比重均低于1%。这类基金总规模在140-300亿元区间内,资产配置风格以配置债券为主,2021年1季度股票仓位15%-35%不等,平均股票仓位为24%,平均债券仓位为68%,场内折价为0.9%-2%区间内,并且股票仓位越高,折价相对也较高。


而第二类是各种“科创主题”、“创业板主题”的封闭型公募基金,共有36只,合计参与9次首发战略配售,有一些基金参与的战略配售公司已经成为其前三大重仓股,相对参与程度更高。而此类基金之间的规模相差较大,从3亿元-35亿元不等,配置类型大多为偏股型基金,一季度平均股票仓位为79%,仅有5只基金仓位低于60%,已经转化成场内基金的总体平均年化折价为7.7%,有两只基金的年化折价已经超过10%。


科创板及创业板IPO重点数据统计:


1)发行数量:5月科创板/创业板分别发行14家/11家公司,较4月分别减少3家/11家


2)募集金额:5月科创板/创业板分别募集159/55亿元,较4月分别增加87/减少147亿元


3)发行估值:5月科创板/创业板平均发行估值为23.9X/23.6X,较4月分别下降13.6X/下降3.8X


4)中签率:5月科创板A/B/C类投资者平均中签率分别为0.032%/0.026%/ 0.016%,5月创业板A/B/C类投资者平均中签率分别为0.032%/0.024%/ 0.014%


5)询价账户数量:5月科创板/创业板平均询价账户数分别为10152/8899个,较4月增加221/456个


6)报价入围率:5月科创板/创业板平均入围率为85.4%/80.5%


7)首日涨幅:5月科创板/创业板平均首日涨幅分为253%/227%,较4月分别上升96%/下降14%


8)排队情况:科创板处于已受理/已问询/上市委会议结果/提交注册状态的公司分别为13/53/17/37家,创业板处于受理/已问询/上市委会议/提交注册状态的公司分别为26/144/38/69家


在科创板、创业板相继实施注册制后,上市公司借壳热情明显降温。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至今仅有江山股份、中电电机、弘宇股份、*st罗顿等4家公司推出了借壳方案,其中*ST罗顿已告吹,而去年全年有10家公司宣布借壳。


5月10日,*ST罗顿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酷炫网络100%股权。此次交易可能构成重组上市,并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酷炫网络其国资股东是公司目前的第一大股东浙数文化。不过,半个月后公司又称,由于交易双方在关键条款上未达成一致,交易相关方决定终止筹划此次资产重组。


3月29日,江山股份公告称,公司拟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福华通达农药全部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可能构成重组上市,并可能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福华作物三年前入股江山股份时就承诺,在股份转让完成后3年内,采用资产重组的方式将子公司福华通达注入上市公司。


3月26日,中电电机公告称,公司拟以自身全部或部分资产及负债与天津富清持有的北清智慧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变更为光伏发电站项目、风电项目的投资、开发、建造、营运及管理,预计本次交易构成重组上市,实际控制人将由无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北京市国资委。


3月16日,弘宇股份公告,公司拟将除保留资产之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刘小红博克森管理等所持博克森合计100%的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实现博克森传媒借壳上市。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


借壳上市,一般是指把非上市的企业或者资产置入到已上市的公司中,彻底改变其主营业务、实际控制人、名称等。


一般来说,取得壳公司的控制权分为:股份转让方式、增发新股方式以及间接收购方式。对壳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一般为壳公司原有资产负债置出和借壳企业的资产负债置入。


深交所数据显示,去年深市完成收购事项665家次,同比增长10%。借壳上市数量相对往年锐减,去年重组上市交易仅实施5单。


记者注意到,借壳上市曾经是A股市场的一个热点。借壳上市的高峰出现在2015年,当年借壳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4家,而当年IPO公司数量为220家,占比达到了15%。最近几年,随着监管层收紧借壳,借壳上市公司数量骤减。今年拟借壳的公司与IPO公司的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此,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指出,由于更多的公司把企业上市的目光放在了IPO渠道上,借壳上市也就渐渐地被市场所冷却,市场也失去了对借壳上市股票的炒作热情,这是因为借壳上市公司的质量并不高。当然,借壳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减少,这也提醒投资者更要坚持理性投资,要远离垃圾股票。在借壳上市越来越成为鸡肋的情况下,垃圾公司的“壳资源”价值也在急剧下降。


风险因素:

相关制度变化;监管趋严;A股出现重大调整。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